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介绍
〖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为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符合招生条件的普通高中及同等学力毕业生。学制为三年制、五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和保健康复行业技术创新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体育保健康复的基本知识,能够从事体育保健、运动损伤康复训练及健身指导工作的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损伤与康复、运动伤害防护与急救、运动功能诊断与训练、中医学基础、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运动处方、推拿技术应用、运动治疗技术、体能训练、科学健身理论与实践等。
〖专业特色和优势〗
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具有医体融合的办学特色。基于医类院校的办学优势,专业整合医学与体育教学资源,形成“医体结合”的跨学科培养模式。学院是福建省体卫融合理事单位,省、市级少数民族健身操训练基地,通过体育与卫生健康深度协同,推动全民健康事业发展。该模式契合《健康中国2030》、“体重管理年”等国家战略,助力三明市体育试点消费城市建设。
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具有立体化培养体系。技能培养涵盖中医保健、推拿按摩、健身指导、健康管理等核心技能,2019年办学以来,毕业生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证通过率达100%。升学通道:与集美大学先后开办体育经济与管理、体育教育专业专升本衔接考试班,与清流职业中专合办五年制中高职贯通培养。实训资源:依托列东中医医院与三明市体育局,提供本土化实践平台。
〖专业技能证书〗
运动处方师、运动防护师、体重管理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就业方向〗
各级医院的康复科及康复门诊、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会所、以及小学、幼儿园体育教师、健身教练等。
〖师资力量〗
体育康复与保健专业教学团队共13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5人;其中福建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5人;硕士生占比为61.54%。教学团队含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运动处方师4名、国家公共营养师1名、国家职业健身教练1名;国家健将级运动员1名(羽毛球)、国家二级运动员1名(游泳);国家一级羽毛球裁判员1名、国家一级田径裁判员1名。
〖教学设施〗
校内实验、实训室有:运动解剖实验室(医体共建),运动生理实验室(医体共建),中医传统保健康复实训室(医体共建),运动机能评定室,学生体质监测室,室内训练馆,田径场(南北校区),体育保健与康复实训室,健身健康管理中心。



